>湖心树昨夜结果了。果实如泪滴,透明中流转星芒。我们不敢私藏,按您信中所说,将其交予岛上最常发问的孩子们。
>其中一人问我:‘如果所有人都能听见海语,大海还会寂寞吗?’
>我答不出,只好带她来湖边,一起把问题投入水中。
>那一刻,整片海域泛起荧光,像是万千星辰沉入海底,又似亿万灵魂同时低语。
>我们知道,这不是终点。
>这是回响的开始。
>??阿澜”
林澈读完,久久无言。
他转身走进书房,提笔写下新的篇章,题为《共询本纪?卷一》:
>“昔者,圣王制礼作乐,以定尊卑;今者,凡人执问持疑,以启共知。
>不贵权威之言,而重稚子之问;不惧未知之暗,而畏盲从之明。
>树生于废墟,芽发于冻土,声起于寂灭,智源于困惑。
>故曰:文明不在于解答多少,而在于容许多少问题存在。
>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然人心自有其声??
>唯问者不死,唯疑者长存。
>是谓:共询。”
写毕,他将文稿投入院中火盆。火焰腾起,映照着他眼角的皱纹与眼中的光。
火光中,仿佛又见父亲站在长城之上,风吹动他的衣角,录音机缓缓播放那句永不褪色的遗言:
>“不要害怕问题太多,要害怕没人再敢开口。
>只要还有人在问,火种就不会熄。”
翌日,映心园对外开放。第一日入园者,是一位失语多年的老教师。他在新生之树前站了整整一天,直到黄昏,才颤抖着举起一块写字板,上面写着:
>“我想重新学会提问。”
树冠轻摇,一片叶子飘落,恰好贴在他胸口。刹那间,他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喉头,嘴唇微动,发出一个久违的音节:
“为……什么?”
声音微弱,却清晰可闻。
围观人群寂静片刻,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。有人流泪,有人跪地,更多人默默拿出纸笔,写下自己的第一个问题。
而在遥远的海底深处,那颗最初降临的孢子并未消失。它沉入马里亚纳海沟最幽暗的裂缝,静静蛰伏,内部星图仍在缓慢运转,等待下一个共鸣时刻的到来。
或许有一天,海洋会再次发问。
而这一次,整个世界,都将准备好回答。